教师教育系
网站首页|学院概况|专业建设|党建工作|团学工作|学院风采|招生就业|下载中心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团学工作>>团学活动>>正文
暑期“三下乡”|教师教育学院开展“普润乡音 福韵传新”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2025-07-11 17:48  

为深入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党中央致词精神,引导我院学子在社会课堂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日,教师教育学院联合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团委,以“普润乡音 福韵传新”主题,组织学院学生会和教师教育学院学生深入平和、云霄乡村开展2025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团委、教师教育学院负责同志参加此次活动并向社会实践队授旗。














访“渠”悟魂汲力量 牢记嘱托知信行

向东渠,被誉为“江南红旗渠”,其建设史不仅是一部水利工程的奋斗史,更是“勇于担当、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队员们通过“实地探访+沉浸式讲解”,深切感受到“向东渠”建设者们精神,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举办“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读书会,实践队队长郑景鸿领读领学《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习总书记邀请我们返家乡搞农村调研”文章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党中央致词精神,号召队员们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锤炼本领,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牢记嘱托,知行合一。实践队深入平和、云霄两地乡村学校,聚焦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传承现状,进行问卷访谈和实地观察,调研普通话普及程度、使用需求及闽南语传承实况,科学剖析二者平衡点与相互影响,推动普通话推广与闽南语保护协同发展。
















乡音融“普”润童心 “三艺”联动载“福”韵

立足乡村语言需求,实践队开设“一起来学普通话”趣味讲座,采用“听-读-练-评”四步教学法,重点纠正平翘舌、前后鼻音等发音难点,规范乡村儿童语言发音。融入爱国题材朗诵,让儿童在提升语言能力中涵养家国情怀;配套制作《闽普双语卡片》,精选乡村儿童高频生活词句,通过方言记忆迁移助力普通话学习,实现“母语辅助-普通话正音”衔接,化解“学普忘乡”问题。

实践队用普通话讲述“福文化”溯源,开展福韵剪纸、墨香书福、漆扇绘福等非遗技艺工作坊,指导儿童创作融合福文化的作品,并用普通话口述描述创作思路与寓意。形成“实践操作—语言运用—美育熏陶”的良性循环,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坚定文化自信。




















家庭教育助亲情趣味破壁共成长

紧扣“家风传承与语言育人”主题,实践队创新采用“闽南语+普通话双语”教学模式,通过闽南俚语嫁接现代家教理论、AI时代防沉迷家教锦囊、亲子福运大闯关等形式,向家长分享亲子沟通艺术与情感表达技巧,帮其构建既有传统智慧又具科技素养的家庭教育观念,增进亲子默契,提升乡村家庭教育能力。

实践队聚焦乡村儿童人际交往,组织“童心同行”趣味心理团辅活动,以“分零钱”“幸运保龄球”“放飞梦想”等特色游戏寓教于乐,帮助儿童应对交往挑战,破除同伴隔阂,增强集体凝聚力。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深入乡村基层,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为推广普通话推广、传承闽南方言、提升乡村基础教育水平等贡献了青春力量,充分展现我院学子在助力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挺膺担当。

关闭窗口

Copyright@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闽ICP备08010654号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西洋坪路27号 邮编:3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