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针对疫情的各种消息占据了所有的媒体,面对突发的巨大的社会事件,中央和各级部门高度关注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各部门都在主动出击、严防死守,努力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在这个非常假期,面对关乎生命健康的疫情,学校延迟开学,同学们会因为持续收到相关信息的影响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老师们发出倡议书,请同学们在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同时,消除焦虑恐慌心理,保持科学心态,共抗疫情,守护心灵健康。
在此我们普及以下心理小常识:
01
心理暗示引发疑病的相应躯体反应
在心理学上,自我暗示指通过个体主观想象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行为和主观经验的刺激,进而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恐慌的心态会影响到自身的生理状态从而影响到身体上的感觉,产生心理疑病反应,从而造成生理上的不适感。随着疫情的变化,面对媒体及新闻微博、热搜上充斥着的各类新型肺炎信息的同时,有的同学身体感觉不舒服,心慌,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等,容易对照着网络上流传的肺炎症状,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可能感染上新型肺炎。因此同学们要针对自己的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等各种亲人或同学聚会,同时家里做好良好通风。外出乘坐电梯坐公交等一定要戴口罩,同时口罩密闭性一定要保证好;收完快递及时洗手。做好自我防护,就能有效隔离病毒。
02
过度的信息爆炸情况下寻求情感支持能让你更有心理充实感
心理学上的情感支持一般泛指感情上给予的一切鼓励,关心和爱护。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面前,大家都有种猝不及防的感觉,很多同学即使疲倦也一直反复刷新微博和相关媒体信息,导致密集的信息爆炸,让自己处于过度亢奋的情绪恐慌状态,身心过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体能下降,过度的睡眠也可能导致肌肉酸痛等反应,正视这些症状,归位正常生活作息,适量室内运动,转移注意力等,每天控制使用电子产品和接触相关信息,让情绪亢奋状态慢慢消除。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有恐慌、焦虑、恐惧、疑病、愤怒等多种复杂的的情绪反应,这些情绪会进一步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决策和行为,甚至容易因此失去理智,造成集体性的情绪应激现象,无论是自己或家人有恐慌情绪时,主动寻求帮助,获得情感支持,在这种时候当人的情绪被看到、被确证,感到被支持,自身就有复原的能力,能够更有力量的去面对生活。有充足的心理及社会支持平台能让你有健康的心灵。
因此充实生活,转移注意力,适度选择家中的娱乐活动,停课不停学,自学相关老师推荐的专业书籍,训练相关专业技能,安排充实的寒假,适度观看手机,面对纷繁复杂的疫情相关信息,要相信科学,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维持健康生活规律,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绪,提高身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