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教师教育学院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就业工作“八个坚持”要求,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
会上,院长杨丽英强调做好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同时要求老师们主动做好转型准备,一方面加强专业转型调整,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专业设置要进一步优化,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论述,探索新兴专业的建设;另一方面要持续做好课程建设,努力打造更多具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课程,提升教师竞争力。

随后,党总支书记黄国英提出了四点具体要求:
一要深刻领会内涵,高站位把握就业“新标尺”。高质量充分就业是“质”与“量”有机统一。从“质”看,就业匹配度、稳定性、发展性至关重要,我们审视专业布局契合度,传统热门专业要因势革新,新兴专业依产业链精准设置“充分”则要求拓宽就业渠道广度,挖掘多元就业机会,破除“一岗定终身”局限,鼓励学生凭创意、技能多元逐梦,各展其长。
二要优化育人链条,铸强就业“硬实力”。高校是就业“供给端”,全程优化培养是关键。课程体系首当其冲,思政课厚植家国情怀与职业操守,专业课融入行业前沿、实操案例,以校企双导师协同授课;实践环节“强筋壮骨”,实习基地深度共育,实习计划贯穿全程;生涯教育全程“导航”,分层分类辅导,精准滴灌,唤醒学生内生动力,变“被动等岗”为“主动择岗”。
三要联动多方资源,拓宽就业“新赛道”。各专业各部门联动,专业教学按就业优课程、强实践,就业反向促前序环节革新;校外聚合“一股绳”,校企合作向纵深掘进,拓岗位,引企业进校办宣讲、共建产业学院、孵化基地,“抱团”发展;校友纽带“聚合力”,校友企业优先纳新、分享资讯,“传帮带”传承职场智慧,编织庞大就业互助网,以“母校情”为丝线,串起广阔就业版图。
四要托底重点群体,兜牢就业“保障网”。特殊群体是就业“短板”,更是关怀重点。家庭困难学生扶智扶志并行,助学金、勤工岗解生活忧,专项培训、心理辅导强自信、提能力,“一对一”帮扶定制求职策略;残疾学生适配无障碍环境、专属岗位推荐,联合残联、福利企业开发适配岗,用技术辅助、人文关怀助其自立职场。以“一个不落”决心,让校园“桃李”皆绽放在合适职业“枝头”,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活水”,践行学院就业初心与担当。
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为学院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教职工的奋斗热情与使命感。